• <tbody id="2xooh"><bdo id="2xooh"></bdo></tbody>

    <progress id="2xooh"><bdo id="2xooh"></bdo></progress>

    <progress id="2xooh"></progress>
  • <tbody id="2xooh"></tbody>
  • <progress id="2xooh"><bdo id="2xooh"></bdo></progress>

      化妝品成分查詢

      專注化妝品成分查詢的網站

      如何看懂化妝品成分表

      種草文章看多了不知道怎么選?那是因為你還沒弄懂怎么看化妝品成分表。

      一、相關規定

      全成分標識

     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規定:化妝品標識應當標注全成分表,標注方法及要求應當符合相應的標準規定。

      image.png

      成分表順序

      根據《消費者使用說明化妝品通用標簽》(GB 5296.3—2008)要求規范,成分表中成分名稱應按加入量降序列出。如果成分的加入量小于和等于1%時,可以在加入量大于1%的成分后面按任意順序排列成分名稱。

      二、1%分界線

      image.png

      (數據來源藥監局)

      根據《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》指導要求,香精、防腐劑的含量一般不會超過1%,排在這些成分之前的成分含量大于1%,之后的成分含量小于1%。

      image.png

      比如這款面霜,添加了很多非常華麗的植物提取物,但是都排在了防腐劑之后,添加量低,作用不明顯,只能起到輔助性的效果。

      但是添加量不足1%的成分不一定就不起作用

      美白成分苯乙基間苯二酚,添加量一般在0.1-1%,再增加刺激性會加大;

      抗氧化成分視黃醇,添加量一般是0.05-0.075%,越高副作用越明顯,大部分化妝品的添加量都不超過0.1%。

      還有這些成分的添加量也是不超過1%:透明質酸鈉、尿素、甘草酸二鉀、尿囊素、EDTA二鈉、紅沒藥醇、PCA-鈉、人寡肽、棕櫚酰×肽、谷胱甘肽等。

      三、前7位成分

      如果一款產品含量超過1%的成分有保濕、美白、清潔等,那么起主要作用的成分又是是哪些呢?

      其實呢,一款產品起主要作用的成分是前7位成分

      image.png

      比如這款亮白精華液,從成分上看,前7位沒有一個是美白成分,只有一個具有不錯抗氧化效果的生育酚乙酸酯,美白效果一般般。

      image.png

      這款精華比上面那個靠譜點,前7位成分中至少有一個具有不錯美白效果的成分煙酰胺,排在第四位,添加量不是很足,其它成分都是保濕劑,所以這款精華的保濕效果要遠大于美白效果,美白效果因人而異。

      四、成分作用和風險

      科妝網(APP)收錄的化妝品成分表除了列出成分名稱外,還增加了成分解讀,包括成分詳細描述、風險系數、致痘性等,可以作為大家在選購護膚品時的重要參考之一。

      1、安全指數

      科妝網(APP)收錄成分安全指數是引用EWG(美國環境工作組)對化妝品成分的安全風險評估,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。

      綠色:表示很安全

      黃色:表示中等

      紅色:提示該成分有一定風險

      2、致痘性

      標注有致痘性的成分,說明該成分的致痘性比較高,并不代表使用了含有成分的產品一定會致痘,和使用量、個人膚質有關系,比如痘痘肌,最好避開此成分。

      3、安全性

      含有安全風險較高成分的產品,并不一定不安全,和成分含量和工藝有一定的關系。

      比如酒精排在第2位和排在第5位的產品肯定是不一樣的。

      比如視黃醇是一個不錯的抗氧化成分,但是也被標注了高風險成分,這是因為對部分人會有脫皮的副作用、光敏感性、過量的視黃醇對胎兒有影響等,是一種孕婦慎用成分。

      對于風險系數高的成分,大家要理性的看待。


      字节跳动